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美術史中的典範
"paradigm" in Chinese Art History 
開課學期
102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藝術史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石守謙 
課號
ARHY8006 
課程識別碼
141 D01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205 
備註
碩、博士生均可選修,惟必須至少修過一門中國繪畫史課程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中國美術史中的典範
授課教師:石守謙

課程大綱

「典範」是中國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,與「傳統」、「復古」觀念有不可分離的關係,但是自二十世紀末期開始,歐美學術界對於典範(canon)開始進行檢討,甚至企圖「解構」,東亞方面的學者則看法頗有不同。本課程即在這個背景下,希望重新探討「典範」之所以在藝術史中出現以及中間變化的過程,並希望重新面對典範作品,反省「典範」在藝術史操作上的研究意義。本課程所謂之中國藝術史中的典範挑選了顧愷之〈女史箴圖〉、王羲之〈蘭亭序〉、維摩詰與竹林七賢、瀟湘八景、寫意花卉、西園雅集、石濤等作焦點,進行相關討論。選課學生從第五堂課開始即就選擇之題目逐次進行階段性之報告,期末則繳交一篇約一萬字之書面研究成果。
 

課程目標
課程進度

一、 典範的解構與重建
閱讀:
I. Michael Camille et al., “Rethinking the Canon,” Art Bulletin, 78:2(1996), pp. 198-217.

II. Tsuji Nobuo, “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‘Masterpiece’ in East Asian Painting: From a Japanese Viewpoint,” in Naomi Richard & Donald Brix eds.,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: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 (Taipei: Rock Publishing International, 2008), pp. 20-46.

二、 東亞繪畫史研討會中的典範討論
閱讀:
I. Naomi Richard & Donald Brix eds.,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: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, pp.50-116. (“Studies of Canonical Paintings”)

三、 蘭亭論辨(一)
閱讀:
I. 文物出版社編,《蘭亭論辨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73。

II. 華人德、白謙慎主編,《蘭亭論集》,蘇州,蘇州大學出版社,2000。

四、 蘭亭論辨(二)

五、 女史箴圖(一)
閱讀:
I. Shane McCausland, First Masterpiece of Chinese Painting : The Admonitions Scroll (London: The British Museum, 2005).

II. Shane McCausland ed., Gu Kaizhi and The Admonitions Scroll (London: The British Museum, 2003).

六、 女史箴圖(二)

七、 維摩詰vs. 竹林七賢(一)
閱讀:
I. 陳韻如,〈維摩詰形象在東亞繪畫中的流轉〉,收在石守謙、廖肇亨主編,《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》(臺北:允晨文化,2011),頁365-413。

II. Ellen J. Laing, “Neo-Taoism and the ‘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’ in Chinese Painting,” Artibus Asiae, 36:1/2(1974), pp. 5-54.

八、 維摩詰vs. 竹林七賢(二)

九、 瀟湘八景(一)
I. Alfreda Murck, 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: The Subtle Art of Dissent, Cambridge; MA: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, 2000.

II. 石守謙,《移動的桃花源——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》,台北:允晨文化,2012。

十、 瀟湘八景(二)

十一、 寫意花卉的典範
閱讀:
I. James Cahill, “Hsieh-I as a Cause of Decline in Later Chinese Painting,” Three Alternative Histories of Chinese Painting (Lawrence Kansas: University of Kansas, 1988).

十二、 西園雅集
閱讀:
I. Ellen J. Laing, “Real or Ideal: The Problem of The ‘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 Garden’ in Chinese Historical and Art Historical Records,”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, 88(1968), pp. 419-435.

II. 衣若芬,〈一樁歷史的公案—“西園雅集”〉,收入氏著,《赤壁漫遊與西園雅集—蘇軾研究論集》(北京:線裝書局,2001),頁49-95。

十三、 石濤(一)
閱讀:
I. 文貞姬,〈石濤、近代????「個性」???評價?視線〉,《美術研究》,405(2012),頁82-102。

II. Jonathan Hay, Shitao: Painting and Modernity in Early Qing China (Cambridge, U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01).

III. 石守謙,〈石濤王原祁合作蘭竹圖的問題〉,收在氏著,《風格與世變》(台北,允晨文化,1996),頁341-359。

十四、 石濤(二)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